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瘾潮流 首页 音乐 查看内容

收听量只有两位数?本土在线电台为何仍在「硬撑」

2025-5-6 11:41| 发布者: Mic| 查看: 17| 评论: 0


对于那些不甚熟悉地下音乐场景的人来说,在点开一篇 Club 演出推送时,大概率会对音乐人/DJ 的自我介绍中经常出现的 NTS Radio、Boiler Room、Rinse FM、HÖR、The Lot Radio 等名字一头雾水。从无数艺人以登上这些在线音乐电台为荣并在简介中反复提及,不难看出这种利用网络流媒体技术进行实时或点播广播的音乐呈现形式,对电子音乐等地下音乐的建设与推动的重要性。


虽然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学术定义,并且在线电台本身亦一直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但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归结为通过互联网传播内容、通常由独立团队或社区运营的非传统广播平台,它们不受到主流市场偏好的限制,声音内容策展注重艺术表达和实验性,重塑了音乐传播与受众互动的方式,是当代地下音乐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以 31 年前成立于伦敦东区的 Rinse FM 为例,正如其名称「Rinse」,该电台专注于对音乐的深度挖掘和彻底理解,同时也暗示了电台播放的音乐风格将洗涤掉主流音乐的痕迹,替换以地下先锋的声音。进入 2000 年代,Rinse FM 开始成为伦敦地下音乐文化的中心,它在城市的地下俱乐部和舞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当地新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甚至被誉为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海盗电台之一。



无论是稍晚同样成立于伦敦的 NTS Radio、2016 年于纽约一块空地上的回收集装箱中直播第一期节目的 The Lot Radio,还是柏林的 HÖR、首尔的 Seoul Community Radio、布鲁塞尔的 Kiosk Radio…这些点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在线电台正在源源不断地构建多元音场资料库,共同编织全球前卫之声的巨大声网。


回到中国,电子音乐在这里方兴未艾,在俱乐部场景逐渐兴起的当下,近年来亦有不少值得留意的在线电台出现,但受限于受众消费习惯及文化差异,在线电台在本土的生存与发展不出意外地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图景。我们亦邀请到数位本土电台创始人、DJ 及 Promoter,试图尽可能地向读者们全面展现中国在线电台的图景。


从国际范式到本土实践的声景重构



「国内一直以来都有好些不错的在线电台,糖蒜广播、SHCR、CDCR,还有近几年的一些新的电台,分布在不同城市,各有各的风格。从存在时长、新生电台数量和品质方面都很好,只是所有的电台都面临着变现困难的问题,还是以用爱发电为主」,百会 BAIHUI 创始人 Slowcook 与 Hypebeast 分享道。


百会 BAIHUI 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线上音乐电台之一,由制作人 Knopha、DJ Slowcook 以及 China Social Club 的 Frau 共同创立于 2021 年,旨在连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音乐社群。成立百会的初衷是让 DJ 们能更无拘无束地分享音乐,包括不适合在俱乐部里播放的、在主流平台数据表现不好的,同时也让听众能更清爽、更轻易地找到算法之外的新鲜声音。成立四年多,百会呈现了上千位来自亚洲及其他地区的不同音乐人从世界各地采撷而来的音乐,参考 NTS 等国外电台的运营方式邀请主持人定时带来常规节目,还通过多个线下活动将其愿景延伸至现实世界。



曾在中文社交网络上刷屏的 byyb.radio 则在 2023 年以上海市进贤路路边的一个白色角落为起点,被玻璃窗、音响、DJ 设备、绿植填满的两平米空间,为音乐人与 DJ 们提供了一个真正舒适的地方去探索和交流,将他们的演出直播至更广阔的互联网世界。「我们在记录、分享与吸引,虽然 byyb.radio 一年多以来搬了三个地址,但一直都在持续地发生」,byyb.radio 创始人瑨二说。拥有 DJ 与 Prometer 等身份的 Luciachex 对 byyb 有着极高的评价:「byyb 不仅在拓展全球传播渠道方面表现出色,还将各类 Highlights 内容适配本土受众偏好的短视频社交平台,这些都是恰到好处的,而如今这个势头已吸引了更多海外音乐人、组织的关注。」



2017 年,WHOOSIS RADIO 以播客的形式启动,2023 年底正式进化为拥有线下空间的电台,WHOOSIS 主理人 Cell 以 DJ 的身份架设音乐电台,邀请来自全球不同流派的艺术家来到重庆的线下空间录制栏目,「在我 DJ 的数年职业生涯中游历过诸多不同国家的场景,并受到各种各样场景的电台影响,所以我想以我的城市作为大本营,构建属于自己的电台。很多人认为电台是柏林、纽约、伦敦等超一线城市的专属产物,但我就是要证明重庆的创意力量在风格、视觉与内容方面也能达到一流的水准」,Cell 说道。得益于 WHOOSIS 服装等其他事业版图的支撑,WHOOSIS RADIO 完全不以营利为目的,该电台的不少节目视频内容在国内外内容平台上都收获了不俗的播放数据。



在去年 7 月举办了闭幕派对,位于香港的 Yeti Out 旗下独立电台 FM Belowground 的「实体肉身」从那时起便不复存在,但过往四年的虚拟档案将永恒镌刻于因特网的数据库中。「电台的 DJ、艺术家和主持人都在电台之外经营派对或项目。因此,这个平台是他们支持现有项目的地方,也是他们表达想法、声音和故事的地方。走廊里贴满了来自当地团队的海报,主持人也经常在周末大肆宣扬这座城市里即将举行的派对」,Yeti Out 的联合创始人 Arthur Yeti 认为电台的虚拟/实体空间亦是本土地下音乐的宣传据点。


受众狭窄与商业化困境的生存悖论



诚然,上述四个本土在线电台无法概括中国在线电台的全景,这些样本却也足以支撑我们的观察目的。它们已经在中国地下音乐领域积累了众多声量,并在国际圈层均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反直觉的是,其中大多数节目的收听次数都寥寥无几,诸多优秀的内容播放量甚至仅停留在尴尬的两位数。其中百会的受众集中在北京上海,主要是俱乐部文化爱好者、从业者和其他文化创意行业的从业者。这是其他本土电台同样面临的难题,都是所谓的「圈内人」在消费,很难触达更广阔的主流大众圈层。「困难在于大多数人不理解这个文化,导致这个市场的需求不大,甚至出现误解」,瑨二给出自己的见解。


作为比较,直至 2024 年年底,NTS 拥有来自全球 232 个国家的 300 万听众;Boiler Room 的 YouTube 频道播放量超千万的视频有十余条…很难不将其中的悬殊归咎于国内外听众对地下音乐消费习惯的差异,而背后的动因包括文化融合的滞后性、商业化与独立性的矛盾、主流平台的算法垄断、产业链配套不足与线下场景的缺失,仅举几例。




即使已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电台之一,NTS 在商业上也仅仅能实现自给自足,由于不会在节目中插入广告,他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资金维持电台的运营,譬如 DJ 通过订阅模式获得报酬、与当代艺术学院、泰特美术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定期在吉列广场举办街区派对、每年在巴厘岛和伦敦举办音乐节,以及与 adidas 合作推出服装系列,并为 Carhartt WIP、Netflix 和 Sonos 等品牌策划营销活动等。



叫好不叫座、变现难度大同样是国内在线电台亟需解决的窘境,随着愈来愈多品牌希望借助地下音乐去构建营销叙事,国内在线电台的品牌合作机会并不少,即使在起步初期也能获得一定量的商业合作。「但是缺乏官方机构的支持,比如一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或者政策上的支持,而且国内愿意为了爱好买单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对于音乐这种相对无形的内容」,Slowcook 补充道,同时她也提到百会目前的存活方式就是控制支出,靠商业合作来获取收入,仍处在一个初级 DIY 的模式中。


在线电台的可持续化路径探索



Luciachex 与 Arthur 都曾以 DJ 的身份在多个国家的电台中亮相,在谈及一个在线电台的成功需要满足什么要素时,他们提到多元化的嘉宾阵容、对新声音的开放性、全球化的传播能力、包容性的社群文化、对客座嘉宾最大化的曝光及有吸引力的宣传和视觉物料,「还可以聘请一位漂亮、热情的录音室管理员」,Arthur 继续说道。毋庸置疑,这些是决定一个电台内容质量好坏的根本,而从更为现实的角度出发,前一部分提到的扩大受众圈层和获得外部资金以实现可持续的运营是更为棘手与关键的。




国内目前的社交平台以视频为主,尤其是短视频平台,针对这一特性,参考 Boiler Room 及 HÖR 等将电台内容可视化并在视觉上抓眼便显得尤其重要。WHOOSIS RADIO 即精心布置了电台的视觉形象——标志性的水泥 DJ 台与音乐人身后的深红布景令人过目难忘,另外 Cell 还会偏向邀请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人穿着自己家乡的民族服饰,用自己的民族的文化构建音乐语言,在 WHOOSIS RADIO 上呈现出让人兴奋的现场画面。Cell 进一步指出:「一个电台除了视觉呈现风格外,挑选艺人也极其重要,到现在我仍然会亲力亲为处理电台项目里的一些细节决策。」



另一方面,基于在线电台发展出多元化内容的必要性也不容忽视,无论是百会还是 byyb,在运营电台外都会做一些线下活动、DJ 工作坊和街头音乐人采访,从丰富线上呈现形式到拓展线下社群活动,过程中不断构建跨媒介社群的同时亦会反哺电台本身,从商业化的角度看,这也为品牌等合作方们提供了更多可供合作的「产品」,拓宽变现路径。瑨二认为线上结合线下这一策略在 byyb 的运营中尤为重要:「从行业内看优势在于让地下音乐来到了『地上』,被更多人听到了,在观众角度看,接触这个享受的大门敞开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坚持排除万难都在路边开电台的原因——打破隔阂,有看到,才会了解,才会加入。」



中国独立电台的实践者们或许尚未找到可复制的规模化运营公式,但他们用持续的电波输出证明:在主流平台的算法霸权之外,永远存在着未被驯化的声音飞地。这些看似脆弱的节点,恰如文化生态中的毛细血管,可视程度虽低,却正在静默中构筑着地下音乐的新陈代谢系统。「在线广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易于访问,并将全球各地的社区联系在一起。它可以让人们了解到他们所在城市的特定创作者在推动什么文化」,Arthur 总结了在线电台的意义。「这个让音乐家可以更自由地展现音乐创造力的表达平台,有望成为链接大众和地下艺术家拉近音乐社群之间物理距离的一桥梁」,Luciachex 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声量尚小,同路亦少,但在线电台对中国地下音乐场景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对供给侧与需求侧来说均是如此。Slowcook 为我们带来独特的视角:「与其说是不能缺少,更多的是不会缺少;在线电台是一种很自然的存在,只要音乐场景存在,社群就存在,就会有社群成员们以分享交流为目的发起的在线电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 瘾潮流 ( 闽ICP备05025429号 )

GMT++8, 2025-5-8 04:19 , Processed in 0.25023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YOBEST.COM X3.5

© 2007-2025 中文潮流业界资讯站

返回顶部